直面中国抗菌产业“缔造者”
2006/5/30 0:00:00 | 编辑:管理员| 【
打印】【
关闭】 访问量:6024次
编者按:
站在行业高度进行审视,方可认识到行业开拓者对产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对于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科化”)的认知,同样如此。
就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而言,海尔科化的突出贡献在于,在它的坚韧不拔的努力下,该行业才得以最终形成,并得以成就今天的规模和气势。对此,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解析:
首先,海尔科化在业内率先解决了抗菌材料变色和母粒化问题,使制约抗菌材料产业化的技术瓶颈得以消除;
其次,它大幅度降低了抗菌剂价格,使限制抗菌材料产业化的成本问题得意最终解决,并以此打破了日本对我国抗菌材料市场的价格垄断;
第三,它在2001年9月筹办了首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发起成立了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
第四,它从2000年8月开始,就牵头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抗菌材料行业标准,为中国抗菌行业的健康发展确立了规范;
第五,它突破了抗菌产业研究领域集中于细菌抗菌的局限,使抗菌行业在短时期内得以迅速扩张。
(标题)
走近海尔科化,了解底气、骨气、准则与追求,倾听一个企业与一个行业的成长故事
直面中国抗菌产业“缔造者”
“今天,海尔科化是中国抗菌材料行业的骨干企业,拥有最高的市场份额。”海尔科化总工程师季君晖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述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然而,相对于公司在行业中所取得的优势地位,更让我们骄傲的是海尔科化对于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的开拓性贡献。”在季君晖看来,海尔科化直接促成了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的形成,并使之得以持续发展。
底气:突破产业化瓶颈
“其实,海尔科化并不是国内最早开展抗菌材料研究的单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相关机构进行抗菌方面的研究。而最早的则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国家自然基金已经在支持该方面的研究。”季君晖坦言:“然而,这些研究基本上局限于实验室内的抗菌性能研究,缺乏对抗菌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海尔科化则在进行抗菌性能研究的同时就开展了应用方面的研究。”
正是这种前瞻的眼光成就了今天的海尔科化。当时,困扰抗菌材料产业化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抗菌材料应用的方便性,二是抗菌材料变色问题。通过分步离子交换和包覆以及母粒化技术,海尔科化在1998年初解决了上述问题,为抗菌材料在我国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直到今天,海尔科化在解决抗菌材料变色方面的研究依然走在世界最前沿。“现在仍然有日本企业将抗菌材料交给我们进行颜色稳定化处理,然后才进行市场销售。” 言谈间,一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季君晖的表述中表露无遗。
而在抗菌材料应用方面的研究,海尔科化早在1998年就在全球首家开发出了可控释放抗菌母粒技术,极大的降低了抗菌制品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而这项技术,在抗菌产业最为发达的日本,直到前年才开发出来。
骨气:打破国外垄断
上述问题解决不久,1998年4月份,海尔科化与海尔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合作应用海尔科化技术生产抗菌冰箱。是年8月,双方合作生产出的抗菌冰箱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被推向市场。该款冰箱的上市立刻掀起了一股抗菌冰箱狂潮,以至于在1999年初海尔抗菌冰箱几乎占据了北京冰箱市场的全部。到2001年,海尔集团仅使用抗菌塑料制备的系列家电产品带来的产值就超过了百亿元人民币。
海尔科化在抗菌材料产业化方面的成绩很快就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承认。2000年,该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这是我国塑料加工领域在国家层面获得的最高奖。
海尔科化抗菌材料的产业化,不仅打破了抗菌材料产业化的瓶颈,还成功的打破了该行业的日本垄断。抗菌材料生产技术原来基本是国外尤其是日本垄断,需抗菌材料的厂家只有接受国外的垄断价格。而海尔科化抗菌材料产业化后将国外抗菌材料价格迅速拉低。季君晖指出:“当时,在国内销售的日本抗菌剂价格维持在1200元/公斤的高位。我们抗菌剂产品的推出,还很快迫使他们将价格降到900元/公斤。而现在,他们的价格更是低于500元/公斤。”
准则:以标准定规矩
海尔科化与海尔集团合作生产的抗菌冰箱在市场的热销,引起了国内抗菌制品开发热潮,国内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由此得以形成。到1999年下半年,全国已有抗菌材料生产企业十几家,抗菌制品生产企业更是达到上百家。
然而,在市场持续升温的同时,危机也随之而来。受利益驱使,再加上当时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抗菌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情况。“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0年5月份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市场上很多抗菌制品只是部分抗菌(甚至有的抗菌冰箱只在把手上添加抗菌材料),可他们却全部宣称自己的产品是抗菌产品。”
如此情况持续下去,会使整个产业的发展偏离正确轨道。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正是看到问题的危害性,海尔科化于2000年8月开始申报行业标准,次年得到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在继续研发生产抗菌材料的同时,海尔科化牵头,联合国内五家单位完成了我国抗菌行业的第一部标准。
此后,海尔科化还推动、参与起草了多个有关抗菌的行业和国家标准,为中国抗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追求:拓展新研究领域
海尔科化在抗菌领域的强势崛起,总工程师季君晖功不可没。博士毕业的他,从天津大学来到海尔科化之后就一直负责抗菌项目,尤其是与海尔的合作,从双方开始合作到产品推向市场,他几乎全部时间呆在海尔,全力解决各种生产工艺问题。有一次,他人还在从青岛回北京的飞机上,可海尔找他的电话已经打到他在北京的办公室。
正是在他的全力推动下,海尔抗菌冰箱得以迅速推向市场,并引起巨大反响。因为出色的工作,在海尔集团杨绵绵总裁的亲自推荐下,他获得了2001年度的刘永龄科学技术奖。
尽管当时抗菌产业一片红火,可当时针对抗菌材料的研究几乎全部集中于细菌抗菌方面。季君晖明白,要使抗菌行业有更大的发展,必须拓展抗菌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我们先后把研究领域从细菌拓展到霉菌、SARS、禽流感等。其中,针对SARS的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的高度评价。” 季君晖表示。
海尔科化在抗菌研究领域的拓展带动了整个抗菌产业在规模上的急剧扩张。截至目前,抗菌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达600亿元的颇具规模的新兴产业。